总有一种力量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总有一种精神激荡在陇原山川。5月16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4年“工行杯”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发布活动在兰州举行,我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小麦研究所鲁清林研究员获评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省政协主席庄国泰在活动当天亲切会见了“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及提名奖获得者,省领导张永霞、张伟、李刚、马廷礼、王兵、贠建民参加会见并颁奖。


颁奖仪式上,节目组的颁奖辞中这样写到:“一日三餐,你们用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小小马铃薯,浩浩大民生;一年四季,你们用智慧哺育出春华秋实,小小马铃薯,泱泱大国运;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耕耘一个甲子,书写一段传奇”。会川试验站始建于1965年,先后被命名为“农业部会川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西北旱作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种质资源渭源观测实验站”。试验站累计育成马铃薯品种50个,发表论文140余篇。陇薯系列品种年推广面积分别占甘肃省的近1/2和西北的1/3,其中陇薯7号、10号多次入选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马铃薯高淀粉和抗晚疫病育种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近10年,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甘肃推广超4000万亩,累计助农增收120亿元,成果辐射13个省区。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试验站为甘肃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助力渭源县获“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称号。试验站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甘肃省劳动先锋号”“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小小一粒种子,你情系半生,初心不改,只为种子发芽;麦浪飘香,你斤斤计较,上下求索,只为农民朋友的脸上闪耀着希望;你扎根方寸,无怨无悔,只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节目组为鲁清林量身打造的颁奖辞……鲁清林40年如一日致力于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小麦抗条锈基因库。首次在国内成功利用国外优异抗条锈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抗条锈丰产小麦新品种,为解决“小麦条锈病源头区持续控制”这一世界性难题奠定了基础,较大幅度提高了我省旱地小麦产量水平。他带领团队育成了一批多抗丰产小麦新品种,兰天36号创全国旱地小麦高产纪录。主持和参与育成46个小麦品种,在甘、宁、陕、青等四省(区)累计推广7000万亩,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综合增效70多亿元。他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4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级证书),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获“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余项。

长期以来,省农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弘扬“服务三农、吃苦耐劳、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农科精神,扎根桑梓之地,致力于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批批先进典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