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作者姓名 | 论文题目 | 发表时间 | 登载刊物名称 |
1 | 张国平 | 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规程 | 2023(5):475-479 | 寒旱农业科学 |
2 | 程万莉 |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河西灌区马铃薯田耕层土温及产量的影响 | 2023,2(09):815-821. | 寒旱农业科学 |
3 | 程万莉 | 河西绿洲灌区土壤调理剂改良盐碱土的效果初探 | 2023,2(02):131-138. | 寒旱农业科学 |
4 | 王淑英 | 半干旱区青贮玉米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 2023,2(07):674-678. | 寒旱农业科学 |
5 | 张平良 | 优化施肥对陇东旱塬宽幅沟播冬小麦产量、氮肥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 2022年第53卷第7期:44-47 | 甘肃农业科技 |
6 | 雷康宁 | 陇中半干旱区抗旱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 2022年第53卷第4期:36-42 | 甘肃农业科技 |
7 | 张国平 | 不同治理模式对玛曲沙化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 2022年第53卷第4期: | 甘肃农业科技 |
8 | 柳燕兰 | 施肥对旱作区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质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2022年第1卷第2期:17-20 | 寒旱农业科学 |
9 | 王淑英 | 陇东旱塬区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品质分析 | 2022年第53卷第4期:43-46 | 甘肃农业科技 |
10 | 王磊 | 玉米地膜复合覆盖栽培技术 | 2022年第53卷第5期:81-83. | 甘肃农业科技 |
11 | 王磊 | 黄土旱塬不同厚度生物降解地膜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22年第1卷第10期: | 寒旱农业科学 |
12 | 柳燕兰 | 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21年第67卷第12期:32-36,58 | 陕西农业科学 |
13 | 姜小凤 | 甘肃旱地金银花绿色优质生态栽培技术 | 2022年第53卷第4期:89-92 | 甘肃农业科技 |
14 | 周刚 | 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易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 2021年52卷11期,69-75. | 甘肃农业科技 |
15 | 周刚 | 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易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 2021年52卷11期,69-75. | 甘肃农业科技 |
16 | 王立明 | 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21年37(21),8-14 | 中国农学通报 |
17 | 王淑英 | 西北春玉米籽粒乳线和水分变化与灌浆特性的关系 | 2021年第29卷第6期,59-67 | 玉米科学 |
18 | 倪胜利 | 不同水分麦粒重QTL定位及其元分析 | 2021年第56卷第3期,45-54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19 | 刘晓伟 | 陇东旱塬冬小麦宽幅沟播技术规程 | 2021年第52卷第2期,65-67 | 甘肃农业科技 |
20 | 刘晓伟 | 旱地复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 2021年第52卷第3期,68-69 | 甘肃农业科技 |
21 | 于显枫 | 旱地立式深旋耕作马铃薯间作绿肥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 2020年第7期: 65-68 | 甘肃农业科技 |
22 | 于显枫 | CNKI期刊视域下降解地膜研究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 2020年第36卷第8期:119-126 | 中国农学通报 |
23 | 王立明 | 陇黄系列大豆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 2020年第9期:42-45 | 中国种业 |
24 | 倪胜利 |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10选育报告 | 2020年第4期:11-14 | 甘肃农业科技 |
25 | 程万莉 | 茶渣生物有机肥对温室盐碱土改良的效果 | 2020,2-3:49-54 | 甘肃农业科技 |
26 | 赵刚 | 半干旱区冬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覆土栽培轻简化技术规程 | 2020年第1期:50-52 | 甘肃农业科技 |
27 | 赵刚 | 陇东地区的寒旱农业特征及冬小麦抗寒旱栽培措施 | 2020年第5期:56-61 | 甘肃农业科技 |
28 | 谭雪莲 | 景泰县梨树生产现状分析 | 2020年第4期:42-43,47 | 北方果树 |
29 | 谭雪莲 | 甘肃灌区早酥梨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 2020年第9期:92-94 | 甘肃农业科技 |
30 | 柳燕兰 | 旱地黑膜垄播马铃薯增密高效施肥栽培技术规程 | 2020年第10期:75-78 | 甘肃农业科技 |
31 | 张国平 | 甘肃东部半干旱区小麦-油菜-玉米轮作培肥技术规程 | 2020年第5期:80-82 | 甘肃农业科技 |
32 | 侯慧芝 | 旱地党参立式深旋耕作水肥高效栽培技术 | 2020年第2期:82-84 | 甘肃农业科技 |
33 | 张平良 | 陇东旱塬冬小麦化肥减施有机替代技术规范 | 2020年第8期:82-85 | 甘肃农业科技 |
34 | 张平良 | 全膜双垄沟播与施钾量对半干旱区油葵籽仁品质的影响 | 2020年第6期:64-68 | 甘肃农业科技 |
35 | 张平良 | 旱地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 | 2020年第5期:66-68 | 甘肃农业科技 |
36 | 张平良 | 新垦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 | 2020年第4期:62-65 | 甘肃农业科技 |
37 | 侯慧芝 | 旱地直播党参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术 | 2020年第5期,175-177 | 北方园艺 |
38 | 王立明 | 西北地区大型苹果树更新复壮栽培技术研究 | 2019年5期:180-182 | 农业开发与装备 |
39 | 侯慧芝 | 旱地玉米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术 | 2019年20期:28-29 | 现代农业科技 |
40 | 张绪成 | 半干旱地区全膜马铃薯应用新丰洋专用肥效果试验初报 | 2019年07期:59-63 | 甘肃农业科技 |
41 | 王立明 | 播期对旱作区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19年02期:59-64 | 甘肃农业科技 |
42 | 王立明 | 大豆新品种陇黄3号 | 2019年04期:80-81 | 中国种业 |
43 | 刘晓伟 | 适宜陇中旱作区麦后复种的饲用油菜新品种(系)筛选 | 2019年第7期:66-68 | 甘肃农业科技 |
44 | 刘晓伟 | 陇中地区马铃薯主粮化品种引进与筛选 | 2019年第1期:34-36 | 甘肃农业科技 |
45 | 方彦杰 | 甘肃省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 | 2019年第3期:87-90 | 甘肃农业科技 |
46 | 方彦杰 | 旱地饲草玉米立式深旋耕作技术规程 | 2019年第2期:71-73 | 甘肃农业科技 |
47 | 方彦杰 | 旱地苦荞立式深旋耕作技术 | 2019年第2期:68-70 | 甘肃农业科技 |
48 | 马明生 | 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 2019年第5期:47-52 | 甘肃农业科技 |
49 | 马明生 | 西北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 2019年第4期:43-46 | 甘肃农业科技 |
50 | 侯慧芝 | 半干旱区冬小麦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 | 2019年第2期:65-68 | 甘肃农业科技 |
51 | 侯慧芝 | 旱地全膜微垄沟播冬小麦高效施肥技术规程 | 2019年第1期:55-58 | 甘肃农业科技 |
52 | 曾骏 | 施硼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 | 2019年第1期:10-12 | 甘肃农业科技 |
53 | 张建军 | 玉米新品种九洋528选育报告 | 2019年第5期:7-9 | 甘肃农业科技 |
54 | 张建军 | 旱作覆膜玉米施用控释氮肥栽培技术规程 | 2019年第6期:81-84 | 甘肃农业科技 |
55 | 方彦杰 | 种植模式和补灌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2019年第06期:30-34,42 | 节水灌溉 |
56 | 姜小凤 | 水分与氮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综述 | 2018年第2期,43-46 | 甘肃农业科技 |
57 | 王立明 | 提高甘肃东部夏播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播种密度研究 | 2018年第11期,49-51 | 甘肃农业科技 |
58 | 杨如萍 | 大豆新品种陇黄2号选育报告 | 2018年第7期,1-3 | 甘肃农业科技 |
59 | 杨如萍 |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选育报告 | 2018年第08期,25-27 | 甘肃农业科技 |
60 | 赵刚 | 集雨保墒措施对陇东黄土旱塬区红富士苹果与品质的影响 | 2018年第9期,52-55 | 甘肃农业科技 |
61 | 程万莉 | 不同生物降解膜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2018年第5期,27-30 | 甘肃农业科技 |
62 | 董博 | 条山农场果园地力等级评价研究 | 2018年第12 期,38-40 | 甘肃农业科技 |
63 | 王红丽 | 甘肃半干旱区季节性干旱分布特征研究 | 2018年第7期,69-72 | 甘肃农业科技 |
64 | 马一凡 | 西北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一膜多年用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 2018年第11期,109-111 | 甘肃农业科技 |
65 | 马一凡 | 陇中旱地全膜垄沟马铃薯和蚕豆间作栽培技术 | 2018年第11期,103-105 | 甘肃农业科技 |
66 | 方彦杰 | 陇中半干旱区甜荞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 | 2018年第6期,94-95 | 甘肃农业科技 |
67 | 姜小凤 | 不同培肥措施对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2017年第11期,63-65 | 甘肃农业科技 |
68 | 王立明 |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种植密度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2017年第12期,43-45 | 甘肃农业科技 |
69 | 姜小凤 | 培肥措施对新垦黄绵土养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17年第5期,20-23 | 甘肃农业科技 |
70 | 刘晓伟 | 陇中旱作区夏收复种饲料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 2017年第10期,58-59 | 甘肃农业科技 |
71 | 于显枫 | 高大气CO2浓度下遮荫对小麦叶片气孔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2017年第6期,31-36 | 甘肃农业科技 |
72 | 柳燕兰 |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17年第12期,19-33 | 甘肃农业科技 |
73 | 柳燕兰 | 化控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2017年第10 期,12-14 | 甘肃农业科技 |
74 | 董博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配方施肥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 | 2016,(3):3-6 | 甘肃农业科技 |
75 | 董博 | 市(州)级测土配方施肥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2016,(3):20-23 | 甘肃农业科技 |
76 | 侯慧芝 | 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微沟种植技术 | 2015,29(1):18-20 | 中国马铃薯 |
77 | 赵刚 |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 2010,25(3):180-185 | 华北农学报 |
78 | 王照霞 郭贤仕 马一凡 胡自治 | 青贮玉米与豌豆间作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05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79 | 王照霞 郭贤仕 | 旱地春小麦秸秆覆盖空行种植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05,1 | 耕作栽培 |
80 | 王照霞 郭贤仕 | 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品种的水分敏感性研究 | 2005,2 | 甘肃农业科技 |
81 | 苏永生 吕军峰 张力 | 萨福克肉羊引种效果及推广建议 | 2005,6 | 甘肃农业科技 |
82 | 苏永生 | 发展草畜产业是定西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 2005,41(6) | 中国畜牧杂志 |
83 | 王照霞 | 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品种的水分敏感性研究 | 2005,2 | 甘肃农业科技 |
84 | 张朝巍 | 旱区日光温室棚面集水不同供水量栽培双孢蘑菇试验初报 | 2004.12 | 甘肃农业科技 |
85 | 夏芳琴 | 干旱条件下春小麦集雨补灌优化技术研究 | 2004.5 | 耕作与栽培 |
86 | 张 力 | 萨福克肉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 2004.1 | 甘肃农业科技 |
87 | 张朝巍 | 定西半干旱区姬菇栽培技术 | 2003.12 | 甘肃农业科技 |
88 | 夏芳琴 | 甘肃中部马铃薯引种试验初报 | 2003.11 | 甘肃科技 |
89 | 张绪成 | 旱地地膜玉米集雨补灌效应研究 | 2003.11 | 甘肃农业科技 |
90 | 杨封科 | 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展 | 2003.7 | 甘肃农业科技 |
91 | 吕军峰 | 萨福克肉羊的特征特性及开发利用途径 | 2003.5 | 甘肃农业科技 |
92 | 苏永生 | 肉羊业生产现状及甘肃省发展肉羊业的措施 | 2003.5 | 甘肃农业科技 |
93 | 杨封科 | 干旱及缺水地区农业高效利用雨水的技术体系 | 2003.4 | 甘肃农业科技 |
94 | 汤瑛芳 | 半干旱区温室集雨节水应用研究 | 2002.7 | 甘肃科技 |
95 | 郭贤仕 | 高寒阴湿区兰州百合栽培技术 | 2002.4 | 甘肃农业科技 |
96 | 杨封科 | 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流补灌农业技术体系 | 2001.8 | 农业水土工程科学 |
97 | 郭贤仕 | 定西地区油葵适宜播期试验报告 | 2001.3 | 甘肃农业科技 |
98 | 张绪成 | 陇中旱地马铃薯膜侧种植技术研究 | 2001.3 | 甘肃农业科技 |
99 | 张绪成 | 地膜糜子节水补灌技术研究 | 2001.2 | 耕作与栽培 |
100 | 张绪成 | 陇中旱地地膜谷子施肥量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 2001.1 | 甘肃农业科技 |
101 | 汤瑛芳 | 旱区集雨温室番茄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 2004、5 | 西北园艺 |
102 | 苏永生 | 甘肃省肉羊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 2004、6 | 中国畜牧杂志 |
103 | 李兴茂 | 甘肃省育成冬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研究 | 2004,(5):14-17 | 甘肃农业科技 |
104 | 高育锋 | 喷施微肥对陇东旱塬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03,(11):38-39 | 甘肃农业科技 |
105 | 王立明 | 氮肥施用量对陇东旱塬地膜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2003,(5):24-25 | 甘肃农业科技 |
106 | 罗俊杰 | 抗锈丰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27及其示范推广 | 2003,(2):14-15 | 甘肃农业科技 |
107 | 王立明 | 甘肃黄土旱塬区冬小麦地膜栽培不同密度对其品质的影响 | 2003,(9):17-18 | 甘肃农业科技 |
108 | 王立明 | 陇东旱塬区地膜冬小麦播种密度研究 | 2003,(3):26-27 | 甘肃农业科技 |
109 | 王立明 | 提高陇东旱塬区冬小麦品质的氮肥调控技术研究 | 2003,(7):21-23 | 甘肃农业科技 |
110 | 王立明 | 金穗系列玉米新杂交种在陇东地区生产试验结果初报 | 2002,(11):15-18 | 甘肃农业科技 |
111 | 李兴茂 | 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 | 2002,(8):34-35 | 甘肃科技 |
112 | 刘一 | 陇东旱地杂交油葵栽培技术 | 2002,(9):21-22 | 甘肃农业科技 |
113 | 刘一 | 陇东旱地杂交油葵引种试验结果初报 | 2002,(8):24-25 | 甘肃农业科技 |
114 | 王立明 | 陇东旱塬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杂草发生的影响 | 2001,(5):23-24 | 甘肃农业科技 |
115 | 王勇 | 旱地玉米秋覆膜春播及增产机理研究 | 2001,(12):22-24 | 甘肃农业科技 |
116 | 郑立龙 | 陇东旱塬塑料大棚辣椒集水补灌研究简报 | 2000,(5):18-19 | 甘肃农业科技 |
117 | 罗俊杰 | 半干旱区集水高效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 2003,(4):57-59 | 耕作与栽培 |
118 | 王勇 | 甘肃东部旱塬休闲期农田覆盖保墒耕作技术研究 | 2002,(8):366-370 | 区域农业发展与耕作制建设 |
119 | 宋尚有 | 黄土高原集雨利用技术的评价及雨水高效利用模式研究 | 2002,(8):201-207 | 区域农业发展与农作制建设 |
120 | 樊廷录 | 北方黄土旱塬区粮食生产与可持续增产技术研究 | 2002,(8):215-220 | 区域农业发展与农作制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