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资源与营养调控研究室主要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征集、鉴定与评价,珍稀濒危资源保育、引种驯化与种质扩繁,道地药材需肥规律、产区土壤养分特性研究以及微生物菌剂筛选利用与专用型新型肥料研发等工作。
研究室现有人员4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硕士2人、学士2人。先后完成了甘肃贝母、羌活(蚕羌)、高乌头、赤芍等药材资源收集与驯化;创制了当归种子机械去翅技术及中药材种子绳精良膜间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集成了适宜半旱区中药材种植的“硫基长效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二元施肥模式和适宜二阴区中药材种植的“硫基长效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三元施肥模式;研发了微生物菌剂和有机物料复配的当归麻口病绿色防控术和促进当归繁殖基材发芽的专利技术;创新了高寒阴湿区当归与高原夏菜+复种绿肥高效轮作序列。
“十四五”以来,主持参与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软件著作权2项,在《应用生态学报》、《草业学报》、《中药材》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