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
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先进事迹 > 正文>
张建平同志事迹介绍
2025-06-16
点击:
作者:
来源:

张建平同志事迹介绍


张建平,男,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兼任甘肃省种子协会理事长、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组成员、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特色油料组副组长等职务。2007年获得第六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016年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荣誉称号、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20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自参加工作以来,张建平同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甘于奉献、勇挑重担,潜心农业科研工作,开展了胡麻等油料作物种质资源鉴定、种质创新利用、遗传育种与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重大研发计划等重点项目20多项。在科研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执着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积极开展育种技术创新,率先在国内外开展抗生素诱导胡麻雄性不育研究,终于在万千诱变材料中获得雄性不育植株,创制出世界首例胡麻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提出两系法胡麻杂种优势利用理论和方法,成功建立并完善“两系法”杂交制种技术,在国际上率先育成陇亚杂1-4号系列胡麻杂交种,并实现了胡麻杂交种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着眼科技前沿,在胡麻分子育种研究方面,构建胡麻遗传连锁图谱,开展胡麻基因组学研究并对株高等重要性状进行QTL定位和遗传解析,并完成了胡麻基因组染色体水平的组装。基于比较基因组与群体分析的方法对亚麻驯化与改良机制进行解析,为我国开展胡麻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项研究居世界前沿水平。立足理论联系生产实践,明确了我国不同环境对胡麻不同品种籽粒的含油率、脂肪酸组分、木酚素、蛋白质等重要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规律,为优质专用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2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获省级科技奖励8项,其中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排名第二),甘肃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在《iScience》、《BMC Plant Biology》和《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2部。先后育成常规品种陇亚8-15号及杂交种陇亚杂1-4号等系列胡麻新品种12个,其中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胡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50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甘肃及全国胡麻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